2024年11月10日

特写| 2022慕拉第华人动员大会开幕 聚焦慕拉第的生平以及其一生对人的影响

作者: 舒念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0月08日 11:29 |
播放

2022年9月22-24日,“2022华人宣教动员大会——纪念慕拉第对华宣教殉道110周年”在线上举行。此次大会由BRC美国伯特利中心、芝加哥华仆领导力中心、全球仆人领导力复兴平台共同主办,由迪拜华人商道团契、带路骆商平台协办。大会邀请了著名的学者、牧师作为讲员,包括柏有成老师、陈世钦牧师、林治平教授、刘主生博士等来自世界各地的讲员。

此次慕拉第华人宣教动员大会异象以及目标是继承了宣教士慕拉第的宣教名言“如果我有一千生命,我会全部给中国;没有比拯救灵魂进入天国更喜乐的事情了!”

9月22日,慕拉第华人宣教大会正式在网络上举行开幕仪式。此次开幕仪式特色选取了元宇宙空间作为开幕式,并邀请了小羊诗歌的林婉容姊妹带领赞美敬拜,邀请讲员柏林治平教授、魏外扬老师两位老师以“把握当今华人宣教的契机,以慕拉第对华宣教的故事谈起”为主题,分享了慕拉第来华宣教的故事以及其影响。

慕拉第生平影响了他人的一生

林志平教授简单的介绍了慕拉第的个人经历,并从自己的个人经历出发,谈到宣教士慕拉第对他个人的特别影响。

林教授称,慕拉第并没有做什么丰功伟绩。她本人只有130公分左右。但是她的经历是很特别的。她的家世是很不错的,在美国是一个富豪的家庭,同时也是一个基督徒家庭。她年轻的时候也拒绝过信仰,直到18岁才信主。她30多岁时,来到中国做宣教士,起初是在山东。在她那个时候,一般的差会不愿意差派姊妹出来宣教,她算来中国宣教比较早的那一批。

刚开始,慕拉第来到中国的时候,是很有文化上的挫折感的。她本身是d受过良好教育的,也出生于富足的家庭。所以,刚开始来到中国的她有点嫌弃中国人的打扮,也不愿意靠近中国人。但是随着她传福音工作的开展,她发现并没有什么效果。她开始尝试其他的方式,她就做了些小饼干给当地的孩子们吃,她就这样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也逐渐明白——既然来到中国,就要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当时,中国人也比较穷困,也有很多大的灾荒,她就开始尝试帮助很多的人。

“慕拉第对我而言很重要,我是高中信主的。”林教授说:“我和慕拉第有点像。我是军人子弟,是很爱国的,对信仰就很排斥。我在初中的阶段很调皮捣蛋,到高中以后就接受了主。”

林教授信主以后,就开始在美南浸信会的青年团契里面参加聚会。在他刚信主那一年的圣诞节上,林教授第一次认识了慕拉第。林教授听到,这个个子小小的姊妹和中国人共度了饥荒的日子,并想要通过筹款帮助中国人,也因为饥饿而病倒了。在送她回美国的途中,慕拉第在日本病逝了。

林教授分享说:“我听到这个故事就很奇怪。长得瘦瘦小小的一个美国宣教士,她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会对中国有那么大的负担,而且要筹集受灾的款项,自己也没有东西吃,饿死在船上。我对这个人印象很深刻。”

“我对她印象深刻,倒不是因为她传福音有多大的果效,”林教授谈道:“而是因为她为了传福音受了很多的苦,她东西可吃而病倒了。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从那时起到现在已经70年了,我今年已经85岁了。在我的信仰历程中,这个人生命的见证,她为了宣教不顾一切、忍饥耐寒,甚至因此而饿死在船上,这个事迹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中。”

“慕拉第在我的生命中是非常重要的。1973年我参加宇宙光事工的工作,做了近50年了。我领受的呼召是宣教的呼召,但不是像牧师牧养教会一样。我的领受是如何让主爱进入到华人文化中。……我把慕拉第生平的故事,和我的工作连接在一起。……慕拉第的工作就是进入华人的文化——做饼干给孩子们吃,给他们传福音、讲信仰,这样来接触他们,甚至为了这个缘故献上自己的生命。”

林教授最后总结道:“我的一生从高中开始就有一个宣教的意愿,这个意愿真正受到的影响就是慕拉第。她不是用理论来说服我的。慕拉第的故事让我看到一个人从生活、文化的层面进入(中国)文化的内层(宣教)。”

慕拉第的“舍己”的一生

魏外扬老师受到自己好友林教授的邀请来介绍慕拉第的生平,他曾花了很多的功夫来研究慕拉第的一生。据他介绍,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介绍慕拉第完成生平的中文传记。

魏老师称慕拉第为“至死忠心,竭力舍己”。

魏老师谈到这里的“舍己”就是去死的意思,宣教就是舍己的机会。慕拉第在舍己方面所做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慕拉第是一个非常的娇小姊妹,很多介绍她的文章都是用“小妇人”一词来称呼她,她大概有130多公分左右,这样的身高仿佛是上帝特意为她去到中国宣教而打造的,让中国人很容易接受她。

慕拉第年轻的时候,她是很叛逆的。虽然她出生在一个很虔诚的基督徒家庭,但是她很叛逆,甚至在主日宁可读莎士比亚也比去教会听牧师讲道要有意义。

到底慕拉第年少时,有多么叛逆呢?魏老师讲了2件慕拉第少女时期的故事。

慕拉第在中学的时候,她很痛恨学校的钟声,因为钟声会提醒大家起床了、上课了。有一次愚人节,她想要给大家一个惊喜。于是,她半夜就偷偷爬到钟楼上,她把钟舌用她带的毛毯包了起来。到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间,钟就没有准时敲响。学校的工作人员花了近1个小时的时间才找到原因并把钟弄好。

慕拉第的名字当中,最中间的缩写是一个英文字母D。有一次,她问同学说你们知道我名字中间的D代表什么吗?她狂妄地说,D代表着Demon,就是魔鬼的意思。

然而,慕拉第的叛逆最终被上帝所改变了。她信主得救的故事也是很有趣的。她18岁的时候信主得救了,但是那时的慕拉第还是有点叛逆的。一次聚会,她很想要去捣乱,想要挑讲道牧师的毛病,制造一些动乱。结果,等她回到家,她一晚上没有睡觉,她思考了很多。并在第二天回到聚会中,找到牧师称想要受洗,并作了悔改的见证。

慕拉第本身受教育程度很高,喜欢读书,并会说好几国的语言,是美国南方的才女。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姊妹,为什么会到中国来呢?

在慕拉第的家庭中,第一个到中国的是她的妹妹。妹妹到中国以后,d发现这里的需要很大,就不断地写信邀请姐姐一起来服事。这是慕拉第来到中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慕拉第来到中国以后,她发现妹妹在这几年中受到了诸多的艰难,诸如贫穷、危险等等,妹妹补交身体不好,精神层面也产生问题,她就把妹妹送回了美国。

慕拉第的“舍己”都舍弃了哪些东西?

慕拉第舍弃了自己非常好的背景和自己在美国的教职工作,不仅如此,她还舍弃了作为姐妹对爱情、婚姻的梦想。其实,是有一个很优秀的弟兄追求她的。这位弟兄是一位研究神学的人,并最终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神学教授。他也有过宣教的梦想,但是后来这位弟兄受新派神学的影响,对神迹等很多圣经内容不能相信、持有所保留的观点。慕拉第因为这个缘故,拒绝了这位弟兄,她认为纯正的信仰比其他的更加重要。

除此以外,慕拉第还放弃了自己的金钱和财产。慕拉第来到中国以后,她发现美国的差会经济也很艰难。由于她是富家的背景,也有自己私人的财产。她曾经个人性地贷款给差会,希望派更多的宣教士过来。

最感动人的是,慕拉第在饥荒中陪伴着中国人。她看到很多中国人在饥荒中生活很困难,虽然她自己是没有问题的,她有不少的积蓄存在上海的银行,但是她看到弟兄姐妹没有吃,她也吃不下,厌食。她本身就很矮小,又因为忍饥挨饿,她最终瘦到50磅左右,大概是二十几公斤左右。最后,慕拉第被强制送回美国,而在路上到日本的时候,她就去世了。她的舍己让很多人感动。

慕拉第在中国宣教时,还做了意见非常有贡献的事情。慕拉第的文笔很好,她很会写信,常常会写信给差会的领导,给与很多的建议,对妇女的宣教也提出很多建议,后来差会还专门成立姊妹差会。她还提出过,希望国内的圣诞节装饰圣诞树等花费可以节省下来,并把这些钱用来做许多宣教的工作。慕拉第去世6年以后,1918年以她的名字命名了慕拉第圣诞奉献。

免费回放视频,详情可点击:www.glrplatform.org/mission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